close

【歷史的小知小識】義大利歷史〡簡單介紹

義大利歷史〡簡單介紹

 

今天的文章會介紹義大利的歷史喔。

義大利是個歷史相當悠久,擁有豐富文化的國家。

 


義大利歷史〡簡單介紹

 

圖為現在義大利的位置。

北邊有法國、奧地利、瑞士,東邊是巴爾幹半島,西邊是伊比利半島。

 

 


 

✎歷史

 

拉丁人、薩賓人等許多種族居住在台伯河流域的羅馬。

羅馬城邦建立的詳細時間不太清楚。

 

義大利中部則是由伊特拉斯坎人統治。

羅馬與伊特拉斯坎人開始引發衝突。

 

羅馬一開始是王政時代,國王與元老院(貴族們)一起統治,是終生職。

沒想到貴族們看國王不順眼,把國王推翻了。

羅馬變成共和政體,由元老院選出執政官擔任領導人。

等於是羅馬由元老院把持,貴族太多每個都想當王,只好用投票的 ?

 

平民都看在眼裡,他們起身抗議。

元老院只好設立「平民會議」跟「護民官」

此時羅馬的平民軍表現十分英勇,所以「平民會議」越來越有份量。

 

此時的羅馬沒有併吞的概念,僅僅將對方列為同盟國。

因為羅馬實力堅強,有些小國會自動靠攏,讓羅馬保護。

有半個義大利半島都變成羅馬的勢力範圍,羅馬還建造了交通網絡。

工程水準頗高。

 

西元前272年,羅馬戰勝希臘殖民都市塔倫屯(現塔蘭托),控制大部分的義大利半島。

義大利歷史〡簡單介紹

圖為羅馬美景

 


 

迦太基(腓尼基人)已經將地中海西部納入勢力範圍。

迦太基三不五時就來騷擾羅馬,在紛紛擾擾的三次戰爭後迦太基亡國。

 

羅馬共和國的土地不斷擴張,加速商品競爭。

農民因為戰爭關係疲累又休耕。

貴族則是從個行省中撈了很多油水,收購農民土地、使用戰俘當免費勞工,大規模生產農產品。

貧富差距加大,國內產生混亂。

此時被稱為「羅馬共和國的危機」

 

農民沒家又沒錢,羅馬平民軍隊衰敗。

羅馬軍隊是由羅馬公民組成,只有住在羅馬的居民才是羅馬公民。

其他義大利半島的行省不算。

羅馬公民才有投票權,但也要參加戰爭保護全羅馬勢力的行省。

而且是有財產限制的,財產要到達標準才可以參戰,因為武器要自己帶。

要自己掏腰包上戰場 ,好強的愛國心。

 

後來羅馬撤除財產標準,讓無產人士加入,不用自己帶武器還有薪水可以領。

而且不限羅馬公民。

軍隊因此再次強大。

 

其他行省的人對於沒有公民權感到不滿,因為他們也有參與戰爭。

權力要分出去,元老院跟羅馬公民都不同意。

於是在西元前91年爆發同盟行省間的戰爭。

後來同盟公民都擁有公民權。

行省的概念漸漸模糊,變成「羅馬」這個國家。

義大利歷史〡簡單介紹

圖為喬瓦尼.保羅.帕尼尼所繪的古代羅馬

 


 

西元前73年,斯巴達克斯跟其他角鬥士奴隸一起逃跑,發動叛亂。

克拉蘇跟龐培鎮壓叛亂,他們都是元老院的人物。

因為鎮壓反叛軍成功,他們在西元前70年獲選執行官(類似行政院長)。

尤利烏斯・凱薩、克拉蘇、龐培被稱為「前三頭同盟」,勢力很大(他們都是貴族)

 

後來克拉蘇在與安息帝國(現伊朗)戰爭時死亡。

西元前58~51年,凱薩到高盧地方(現法國、比利時、瑞士等),征服全境。

元老院嚇到,凱薩的勢力變得如此大。

西元前49年凱薩攻入義大利半島,龐培身亡

凱薩大獲全勝,民眾也很喜歡凱薩。

凱薩把權利集中在自己身上,但是羅馬公民沒那麼好騙。

西元前44年凱薩被元老院議員暗殺,包括以前支持凱薩的人。

出現名言「還有你嗎?布魯圖斯」

 

另外凱薩制定了「儒略曆」

 


 

羅馬陷入動盪。

凱薩的養子屋大維跟安東尼、雷比達成為「後三頭同盟」

三個人試圖重整國家,也為主導權爭鬥。

安東尼與埃及艷后掛勾,在西元前31年亞克興戰敗北。

屋大維獲得主導權後攻陷托勒密王朝埃及,統一了歐洲、非洲、中東等地中海世界。

屋大元獲得元老院贈予的「奧古斯都」稱號。

幾乎是羅馬的皇帝。

義大利歷史〡簡單介紹

圖為奧古斯都雕像

 

屋大維死後由養子提貝里烏斯世襲繼承,羅馬變成君主專制國家。(但還有公民權)

羅馬繼續擴張,此時沒有遇到其他人攻擊,所以維持一段和平時間。

此時耶穌也誕生了。

皇帝卡拉卡拉在西元三世紀提出新的規範,之後被彙整為《查士丁尼法典》,這部法典對後來的法律產生很大的影響。

 

此外,羅馬還建造道路、統一貨幣等。

 


 

由於公民權普及,每個行省都有人想當皇帝。

西元3世紀,就有約20名皇帝。

羅馬皇帝的地位搖搖欲墜。

 

此時日耳曼人與西亞的薩珊王朝波斯等開始入侵。

被稱為「三世紀危機」

 

西元79年維蘇威火山爆發。

義大利歷史〡簡單介紹

圖為龐貝遺跡

 


 

西元306年君士坦丁將帝國整合,平息內亂,被元老院稱為「大帝」

他在西元313年承認基督教的地位,後來基督教成為國教。

西元330年,他將首都遷到君士坦丁堡(現土耳其伊斯坦堡)

 

西元395年,羅馬帝國劃分為東西,交給狄奧多西一世的兩位兒子。

變成東西羅馬帝國。

 

基督教也分為羅馬的天主教會跟君士坦丁堡的東正教會。


 

西元476年,日耳曼人奧多亞塞入侵西羅馬,西羅馬帝國滅亡。

西元493年,日耳曼人東哥德族的狄奧多里克擊敗奧多亞塞,建立東哥德王國,以羅馬皇帝代理人身份進行統治。

西西里島、薩丁尼亞島、科西嘉島則是被日耳曼下汪達爾族併吞。

 

在6世紀東羅馬帝國查士丁尼大帝攻入義大利半島,消滅東哥德王國、汪達爾族。

西元568年,日耳曼人倫巴底人入侵意大利北部,建立倫巴底王國。

自此義大利一直保持數個國家統治的狀態,直到19世紀才統一。

 


 

西元8世紀羅馬教宗向法蘭克王國尋求支援擊敗倫巴底王國。

法蘭克王國將義大利中部獻給教宗,變成教宗國,教宗權利等同國王。

西元800年,法蘭克國王查理曼被教宗加冕成為羅馬皇帝。

這邊的羅馬皇帝指的是之前滅亡的「西羅馬帝國」

西元843年法蘭克王國被分為三部分西法蘭克、中法蘭克、東法蘭克。

西法蘭克後來變成法蘭西王國。

中法蘭克變成義大利王國。

 

西元962年,因東法蘭克王國幫助教宗遠征義大利,被加冕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西元888年~962年被稱為「獨立義大利王國」時代。

 


 

9世紀末~10世紀南義大利則是處於分裂狀態,西西里島則是被伊斯蘭政權統治。

 

11世紀後地中海地區的貿易漸漸繁盛,中北部的義大利擁有更多財富。

當民眾經濟實力越來越強盛時,他們開始擺脫封建領主的統治。

他們自己僱傭兵建立「自治城邦」,自己選出執政官管理自己的國家。

威尼斯、比薩、熱那亞、佛羅倫斯等都是自治城邦。

義大利歷史〡簡單介紹

圖片為威尼斯大運河美景

 


 

西元1004年,比薩遭穆斯林入侵,聯合熱那亞擊退穆斯林。

西元1143年左右,威尼斯的權力集中在貴族。

 

當時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與教宗對立,再加上皇帝權力弱化,民眾開始轉而支持教宗任命的主教,而非皇帝任命的主教。

 

有錢的城邦都獨立了,獨自運作,稅收也獨自使用,皇帝深感威脅。

西元1158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為了捍衛皇帝的權利遠征義大利。

各城邦結成「倫巴底同盟」對抗,獲得勝利。

 

11世紀,南義大利在是薩萊諾公國跟東羅馬帝國的領土,西西里島則是伊斯蘭政權統治。

南義大利時常僱諾曼人(拉丁裔)當傭兵,其中歐特維爾兄弟功績卓越,受封義大利南部都市阿韋爾薩

1071年歐特維爾兄弟擴大領土結束東羅馬帝國在南義大利的統治。

1072年征服西西里島西北部。

1130年歐特維爾家統治南義大利建立「西西里王國」

 

羅馬教宗依諾增爵二世害怕西西里王國的勢力,試圖聯合神聖羅馬帝國征討,結果失敗。

西西里王國結合了希臘人、拉丁裔、穆斯林,有豐富的文化。

義大利歷史〡簡單介紹

圖為西西里美景。

 


 

1194年西西里王國政權轉移到霍亨斯陶芬家族的神聖羅馬皇帝亨利六世。

神聖羅馬帝國不是一個實質的國家,類似一個國際組織。神聖羅馬皇帝是由七位選帝侯選舉出來的。

 

1263年教宗把西西里王國賜給法王的弟弟查理。

西西里人民不太喜歡,之後因為「西西里晚禱」事件,憤怒的人民將法國人逐出西西里島。

此時佩德羅三世(亨利六世的兒子的女婿)與查理分別在西西里島、南義大利自稱西西里王國。

歷史上將南義大利的王國稱為「拿坡里王國」

 


義大利歷史〡簡單介紹

圖片為佛羅倫斯美景

 

佛羅倫斯是一個相當富有的城邦,商人將資金借給國王、教宗等發展金融業。

西元1339年英法百年戰爭,國王借著戰爭不還錢,經濟受到影響。

西元1341年佛羅倫斯找回雅典公爵,希望可以調解商人與居民的糾紛,結果雅典公爵開始進行獨裁統治(拿到權力就開始作怪)。

最後雅典公爵被趕出去。

一連串的事件導致佛羅倫斯商人沒落,新商人崛起,最後變成由新商人掌握政權。

 

最有名的是13世紀崛起的麥地奇家族,後來開始發展銀行業。

他們借錢給國王、教宗(不怕重蹈覆徹 ?)

 

 


 

西元1450年,斯福爾札家繼承米蘭公國一事引發不滿,威尼斯、拿坡里、薩伏依、蒙費拉托同盟對抗米蘭、佛羅倫斯、熱那亞、曼切華同盟。

西元1453年,勢力已經蔓延到巴爾幹半島的鄂圖曼帝國攻陷君士坦丁堡,東羅馬帝國滅亡。

義大利各國開始感到威脅,於是紛紛簽署和平協定,承認斯福爾札家繼承米蘭公國。

 

西元1494年,法蘭西王國攻入義大利,持續到1559年。

西元1495年,法蘭西王國佔領拿坡里,麥地奇家族允許法軍進入而被人民驅逐出去。(義大利人民好有行動力,不爽哪個貴族就掃地出門,沒在怕的)

教宗國、威尼斯共和國、米蘭公國、西班牙、神聖羅馬帝國組成「反法同盟」,於是法王從義大利撤退。

西元1499年,法王又來了,佔領米蘭,他想要拿坡里王國的繼承權。

後來法軍敗給西班牙(亞拉岡軍),拿坡里王位由西班牙繼承。

西元1511年,教宗與西班牙、威尼斯組成「神聖同盟」,法王放棄米蘭撤退。

西元1515年,法王又再度入侵米蘭。

西元1516年,哈布斯堡家族繼承西班牙王位,並獲選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法王很不滿。

法王與西班牙爆發四次義大利戰爭。

西元1525年,法王與教宗克萊孟七世(教宗國)組成同盟對抗西班牙,西班牙非常不滿。

西班牙進軍羅馬,監禁教宗。

教宗、法王都投降了。

義大利大部分的領土都被西班牙佔領了。

 

麥地奇獲西班牙允許回到佛羅倫斯。

義大利歷史〡簡單介紹

圖為波提且利所繪的麥地奇肖像。

 


 

西元1517年,神聖羅馬帝國的馬丁路德發表《九十五條論綱》,批評羅馬教會販賣贖罪券。

宣稱「將聖經當作唯一信仰便能得到救贖」

基督教分裂為天主教(重視羅馬教宗)與新教。

天主教備感威脅,於是進行「反宗教改革」

西元1545年~1563年天主教進行多次會議希望重整教會,列出禁書目錄、強化宗教法庭等規範,希望讓更多人信仰基督教。

他們設置了神學院,其中男修會(耶穌會)努力創辦教育機構,培養了許多菁英人士。

 


 

 

西元1618年,神聖羅馬帝國因為天主教與新教對立爆發30年戰爭,義大利北部成為戰場。

 

15~17世紀「大航海時代」來臨,發現了新的航路,地中海的貿易受到影響。

西元1700年,西班牙的王位轉移到波旁家族,而法王也是波旁家族。

西元1702年,英國害怕他們勢力過大,於是聯合奧地利、荷蘭等國家結為同盟向法國、西班牙宣戰。

西元1713年,西班牙王位之戰結束。

奧地利獲得拿坡里王國、米蘭公國、薩丁尼亞島。薩伏依公國獲得西西里亞島。

西元1717年,西班牙奪回薩丁尼亞島、西西里島。接著奧地利又反擊引發戰爭。

最後薩丁尼亞島歸薩伏依公國,西西里島歸奧地利。

義大利歷史〡簡單介紹

圖為薩丁尼亞島美景

 


 

十八世紀義大利也受到啟蒙思想影響,推動許多改革。

西元1789年,受法國大革命影響義大利也有人提出終結君主制的想法。

西元1796年,拿破崙攻入義大利,義大利陸續出現奇薩爾皮納共和國、羅馬共和國、拿坡里共和國的共和制國家。

之後拿破崙將皮埃蒙特、托斯卡納大公國、教宗國併入法蘭西,並在義大利東北部、中部建立義大利王國,由拿破崙擔任義大利國王。

拿坡里王國則是給拿破崙的哥哥。

只有薩丁尼亞島、西西里島沒有受影響。

 

西元1815年,拿破崙戰敗,義大利恢復以往,但西北部皮埃蒙特與薩丁尼亞合併為薩丁尼亞王國。

東北部則是奧地利統治的倫巴底,威尼托王國。

托斯卡納大公國、帕爾馬公國、摩德納公國也是奧地利統治。

中部則是教宗國。

南部拿坡里王國、西西里王國合併成波旁王朝的兩西西里王國。

 

然而義大利的人民還是希望變成共和制,並希望義大利統一,不要四處都是小國。

西元1820年,「拿坡里革命」要求頒布憲法。

西元1821年,薩丁尼亞王國發生「皮埃蒙特革命」逼迫國王退位。

隨後奧地利進軍皮埃蒙特打倒新政府。

但義大利的改革聲浪並未平復,只是都沒有成功。

義大利歷史〡簡單介紹

圖為拿坡里街道

 


 

西元1848年,法國「二月革命」,廢除君主制,變成共和體制。

歐洲掀起革命浪潮。

 

首先是西西里的巴勒摩,西西里國王同意頒布憲法。

接著開始影響義大利其他國紛紛頒布憲法。

 

第一次義大利獨立戰爭。

米蘭臨時政府向薩丁尼亞王國求救。

薩丁尼亞向奧地利宣戰,失敗收場。

米蘭被奧地利收回。

 

教宗國首度舉行選舉。

西元1849年,建立「羅馬共和國」。

之後就被法國入侵,奧地利也開始進攻各國。

於是義大利又被奧地利統治,廢除所有憲法,變回君主制。

 

薩丁尼亞王國免於被奧地利統治的命運,並實施君主立憲制。

西元1859年,薩丁尼亞向奧地利開戰,這就是「第二次義大利獨立戰爭」

簽訂協約後,薩丁尼亞只得到倫巴底。

後來托斯卡納大公國、帕爾馬公國、摩德納公國、教宗國北部雷加濟歐涅都決定併入薩丁尼亞王國。

 

目前義大裡剩下薩丁尼亞王國、西西里王國、教宗國、統治威尼托的奧地利帝國。

西元1860年,西西里島發生革命,西西里王國瓦解。

拿坡里與西西里舉行公投,決定併入薩丁尼亞王國。

 

西元1861年,義大利完成統一,變成「義大利王國」

西元1866年,義大利與普魯士結盟,取回被奧地利統治的威尼托。

被稱為「第三次義大利獨立戰爭」

西元1870年,德國與法國發生戰爭,所以法軍從羅馬撤回。

義大利趁機佔領教宗國。

 

教宗失去大部分領土,於是義大利與羅馬教會關係不佳。

 

西元1871年,義大利首都從佛羅倫斯遷到羅馬。

義大利東北部的特倫提諾、里亞斯特仍舊是奧地利統治。

但義大利跟奧地利都跟德國關係不錯,所以漸漸的改變兩國間的關係。

義大利歷史〡簡單介紹

圖為位於威尼斯的聖馬爾谷聖殿宗主教座堂,西元9世紀開始建造

 

 


 

西元1882年,義大利與奧匈帝國、德國結成三國同盟。

義大利原本想在非洲建立殖民,後來漸漸放棄。

義大利首相一直推動改革,但還是有南北差異。

南義大利許多人都移民到美洲。


 

西元1911年,義大利進軍土耳其在北非的領地黎坡里塔尼亞、席蘭尼加(現利比亞),義大利獲勝並建立殖民地。

 

法國、俄國、英國也形成三國同盟。

 

西元1914年,奧匈帝國王儲在塞拉耶佛被塞爾維亞人暗殺,奧地利進軍塞爾維亞。

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

 

雖然義大利跟奧地利都是三國同盟國之一,但義大利一直想要收回「未收復的領土」,所以還是對奧地利有不滿。

於是義大利與英法簽訂密約,只要能取回「未收復的領土」就倒戈奧地利。

退出三國同盟後義大利就與奧地利、德國開戰。

 

西元1918年,義大利成為戰勝國,但是巴黎和會中並沒有完全履行對義大利的承諾,只有給一部分的「未收復的領土」

戰爭過後義大利的人民都很不好過,發生許多罷工事件。

農民不滿政府未履行承諾給予土地,商人也不滿政府沒有控制勞工罷工。

 

西元1920年,開始有法西斯主義的團體崛起。

法西斯攻擊社會主義的團體,並與合作的經營者規定只雇用法西斯主義的員工。

一些人為了生計不得不加入,法西斯勢力越來越大。

西元1921年,國家法西斯黨成立。

西元1922年,法西斯佔領義大利北部、中部的費拉拉、波隆那等地。國王不得已只好讓法西斯黨墨索里尼當首相。

西元1924年,法西斯制定新的選舉法並進行改選,法西斯黨成為國會大黨。

反抗的議員被法西斯黨綁架謀殺,這讓大家開始掀起反法西斯的想法。(義大利人可沒那麼好糊弄)

西元1925年,法西斯黨宣布武力支配,義大利變成獨裁國家。

義大利歷史〡簡單介紹

圖為義大利美麗街景

 


 

除了法西斯黨之外的政黨都被視為非法政黨。

西元1929年,墨索里尼與教宗和解,建立梵蒂岡城國,此舉受到天主教徒支持。

法西斯黨宣揚恢復古羅馬精神。

西元1929年,美國經濟大蕭條,義大利也受到影響。

西元1935年,義大利入侵衣索比亞,並在這場戰爭中使用毒氣。

西元1936年,義大利與德國介入西班牙的內部戰爭。

西元1936年,德國與日本、義大利簽訂「反共」協定,他們都已經退出國際聯盟。

西元1939年,墨索里尼併吞巴爾幹半島的阿爾巴尼亞。

西元1939年,德國入侵波蘭,引發第二次世界大戰。

西元1940年,義大利宣布參戰,加入德國陣營。

同時義大利在埃及、希臘都有戰場。

西元1943年,戰爭讓人民痛苦,義大利決定將權力交還給國王。墨索里尼被逮捕。

新首相開始協議停戰,但害怕德軍報復所以國王與首相逃到南義大利。

德國趁機佔領北義大利(羅馬、米蘭、佛羅倫斯等),救出墨索里尼。

北部變成義大利社會共和國(薩羅共和國),成為德國的魁儡政權。

義大利人民對法西斯相當反感,自行組成游擊隊對抗,收復許多被佔領的土地。

西元1944年,盟軍奪回羅馬。

西元1945年4月25日,游擊隊終於奪回北義大利。

這天成為「義大利解放紀念日」

法西斯黨被民眾公開處刑。

 


 

西元1946年,公投決定廢除君主立憲制。

活躍政壇的主要是天主教民主黨、共產黨、社會黨。

開始建立法規、選舉、國會等。

西元1948年,天主教民主黨獲得最多票。

此時美國、西歐各國都掀起反共的風潮,所以天主教民主黨與自由黨、共和黨組聯合內閣。

建設主要都集中在北部,所以有著南北貧富差距、文化差距的問題,南義許多人移動到北義大利。

 

此外西元1950~1960年之間,黑手黨開始與政治勾結。

 


義大利歷史〡簡單介紹

圖為義大利國旗

 

此時社會風氣朝著更自由的方向發展,許多政策也在改變中。

當中有些人不滿這些改變。

西元1968年,學生、勞工展開抗議行動。抗議者非常激進,甚至發生恐怖攻擊。

 

西元1981年,發生P2(秘密結社共濟會分會)名單事件,發現P2偷偷幫權貴人士逃亡國外等非法行為。

首相也在名單中,於是下台結束天主教民主黨的長期執政。

 

義大利偏好「裙帶主義」,很容易有貪腐的情況發生。

西元1992年,大動作查緝貪腐,許多政治人物都落馬。

西元1993年,義大利加入歐盟。

 


 

看完一整段義大歷史,整個世界史的脈絡就更清楚了。

以前國中都搞不懂東西羅馬帝國的部分,課本只是帶過。

原來神聖羅馬帝國不是一個實際上的國家,而是類似同盟的概念國家。

 

感覺義大利的人民都很熱衷政治,也很積極地捍衛自己的想法。

不爽國王就推翻,不爽貴族就趕出去,人民感覺很不好惹。

反觀亞洲歷史,要推翻帝王似乎更加困難。

 

看樣子義大利也是20世紀才開始漸漸走向和平。

說到義大利就想到美麗的風景跟悠閒的氣氛,沒想到義大利也經歷了很長一段動盪。

但是在動盪的時代,義大利也有很多藝術誕生,真是不可思議。

 


 

文章介紹到這裡。

歡迎到部落格四處逛逛喔。

 

下次見✿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eatime 的頭像
    Teatime

    Teatime (喝茶時間)

    Teati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