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時間】一個瑜伽士的內在喜悅工程〡 薩古魯
作者:薩古魯.賈吉.瓦殊戴夫(Sadhguru Jaggi Vasudev)
出版社:地平線文化
出版年:2023
定價:450元
頁數:304頁
✎心得
✎瑜伽經
✎濕婆
✎哈達瑜伽
✎名言佳句
✎練習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
✎心得:
在《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書中主角前往印度,這是我第一次知道「瑜伽士」這個名詞。
瑜伽士不是很擅長瑜伽運動的大師,而是學習並執行「瑜伽」這項生活方式、科學的大師。
這本書是瑜伽士薩古魯將想要傳達給人類的想法、概念書寫下來的著作。
薩古魯希望透過瑜伽的理念讓世界不再紛紛擾擾。
一開始我好奇薩古魯是否有宗教性,但看了這本書之後覺得沒有(這本書有談到宗教跟神秘主義者)。
只是他會用印度的方式描述譬喻他的想法。
可以先看看薩古魯的youtube再決定要不要看這本書 https://www.youtube.com/@sadhgurutraditionalchinese
瑜伽士這個模式讓我想到蘇格拉底,蘇格拉底總是能吸引一些人到他面前,聽他講解人生的難題如何解決,詢問他困境該怎麼辦。
紀伯倫的《先知》也是採取問答與解答的形式。
就如薩古魯所說,現在的人擁有許多便利的科技與舒適的生活,即便如此還有許多人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一堆人有一堆的問號跟難題想要獲得解答。
而作者會告訴你如何解決,這就是為什麼這些書籍會吸引人的原因。
猶如迷惘的基督教徒翻著聖經尋找解答一樣。
市面上有許多的心理勵志書籍、心靈雞湯,不過我比較推薦這本《一個瑜伽士的內在喜悅工程》
猶如薩古魯所說,也許市面上的勵志書籍可以讓你好過一點,但那只是短暫的。
薩古魯建議轉向自己的內在,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薩古魯的建議有一針見血、突破傳統框架的感覺,讓人恍然大悟。
但這本《一個瑜伽士的內在喜悅工程》有些描述還是很抽象。
✎瑜伽經
《瑜伽經》(Yoga Sutras)是印度哲學的重要經典,由帕坦伽利(Patañjali)所著,被認為是瑜伽哲學的奠基文本。
它系統地闡述了瑜伽的理論和實踐方法,包含如何達成靈性解脫(解脫生死輪迴)和內心平靜的指引。
不好讀懂,更加抽象。
瑜伽本身並不屬於特定的宗教,但它的起源與印度的宗教和哲學傳統密切相關,特別是印度教、佛教和耆那教。
瑜伽是一種身心靈的修煉方法,著重於內在探索與靈性覺知,包含一系列的體式、呼吸、冥想和倫理準則。
✎濕婆
作者也提到濕婆。
濕婆(Shiva)是印度教的三大主神之一,與梵天(Brahma)和毗濕奴(Vishnu)並列,負責宇宙的破壞與再生,因此被稱為「破壞之神」和「重生之神」。
濕婆是瑜伽和冥想的守護神,他經常被描繪成坐在喜馬拉雅山上的苦行者,象徵內心的靜修與智慧。
在印度教中,藍皮膚的神祇象徵神聖、超越性與無限力量。所以封面才會是藍色皮膚,但我不確定封面上的是不是濕婆。
✎安伽瑪達那瑜伽(angamardana)
上網搜尋一下影片,發現這種瑜伽真的比較耗體力,如果每天做應該可以保持身體強健。
但是我沒有找到教學的影片,有的動作蠻吃力的。
✎哈達瑜伽(hatha yoga)
哈達瑜伽是一種與身體一起共事的方式,也是一種訓練和淨化身體的方式。
你會發現生氣的時候採取一種姿勢,沮喪的時候又會採取另一種姿勢。
利用哈達瑜伽的體位法刻意使身體調整到不同姿勢,提升意識。
從事哈達瑜伽不代表你需要倒立或屏住呼吸,你從事哈達瑜伽的方式才是關鍵重點。
這就比較不那麼激烈了,是很棒的放鬆運動。
目前我觀看 Akshaya Agnes 的教學影片。
✎名言佳句
●如果傳統已經失去它的意義,那麼儘管它歷史悠久又受人敬重,它的價值也不會大於一件博物館的收藏品。
●我一直覺得奇怪,這個世界沒有了解到「我不知道」這個狀態的廣大浩瀚。那些用信仰和假設來摧毀這個狀態的人,完全措施了一個巨大的可能性,了知的可能性。他們忘記「我不知道」是一個出入口,是尋求和了知的唯一出入口。
●在今日的世界裡,人們已經喪失毫無動機純粹觀看的能力,每個人都是心理學的怪物,都想要把「意義」指派到每件事物上。「尋求」不在於尋找某件事物,而是增強你的感知,增強你觀看的能力。
●人類的智力僅僅是聰明機靈,能夠確保我們得以存活,但真正的智力卻是生命,而那即是生命之源。
●我們是居住在這個星球上最舒適愜意的世代,但問題在於,我們肯定不是最喜樂、最慈愛或平和的世代。
●當內在愉悅時,它稱為「平靜」、「喜悅」、「快樂」,當你的周遭環境變得愉悅宜人時,它被稱為「成功」。
●這個地球上的大多數人,沒有一天是如願以償、心想事成的。
●當你的內在處於愉悅的狀態時,你自然會親切可人的對待周遭所有人和事物,而不需要哲理或經文來告訴自己要善待他人。
●當你處於愉悅的狀態時,你的身體和頭腦便能發揮最佳的功能。
●橫阻在你和幸福之間的,只有這個簡單的事實,你讓念頭和情緒依照外在的指示而行,而非採用來自內在的指示。
●人類的機制是地球上最精密的物質形式,而你是最勝妙的一項技術,但問題在於,你不知道鍵盤在哪裡。
●過去150年已經證明,科技只會帶來便利舒適,而不會帶來幸福。
我們需要了解,除非我們做正確的事情,否則正確的事將不會在我們身上降臨。
●胡說八道獲或許可以讓你登峰造極,卻永遠無法讓你留在那裡。
●人類愚蠢之處在於,人們總是試圖從外界汲取喜悅。
●如果念頭和情緒是你創造的產物,你就可以隨心所欲加以形塑。
●沒有能力去做一個充滿喜悅的人,會使最單純的生命議題看起來像是高度錯綜復雜的難題。
●人們雖然活著,卻未注意到生命的過程。
●平靜和喜樂的基礎不在於處理生命的外在現實,而是在於接近和安排生命的內在本質。
●人們之所以未能自然的覺悟,是因為人們把世界區分為善和惡、神和膜、高和低、神聖和污穢、淨和不淨、天堂和地獄,這些全都是永遠不會相遇的平行線。
●人們一直說,你要去愛你的敵人,但如果你先把某人貼上「敵人」的標籤,然後再試著愛他,那會是一種折磨。
一旦創造這種分別,就無法達到絕對包容的狀態。
●唯一需要做的是,不論是否有外在的刺激作為支持,都依照「所有人類的體驗都源自內在」的準則來過生活。
●如果你往外走,那是一段永無止境的旅程,如果你轉身向內,它只是一剎那。
在那剎那,一切都改變了。你不再追求喜悅,相反的,你的生命成為喜悅的展現。
●每當面對不幸的是別人時,我們就會以「命運」這個詞來解釋。
「命運」已經成為一個普遍流行的代罪羔羊,一種處理失敗的方式,一種讓自己接受各種令人不自在情況的宿命論花招。
在我們面對自己不想要負責、在邏輯上不合情理的事情時,我們就把它貼上「命運」的標籤。
這是一個令人感到安慰的字眼,也讓人失去力量。
●「不快」正以瞋怒、恐懼、焦慮、壓力的形式降臨在你身上,這是因為你的基本官能,身體、頭腦和生命能量正在各自為政。
當痛苦、悲慘不幸或瞋怒降臨時,應該往內注視而非環顧四周。
●為了獲得幸福,你是那個唯一需要整頓的人。
而人們需要花上生生世世的時間,才會了解這個簡單的事實。
●創造自己的命運,並不表示你必須控制世界上的每個情況。
它純粹是指造就自己,使你不論被何種事件和情境包圍,都不被它們壓垮,反而克服、駕馭它們。
●當你追求個人的好惡時,你會在這個廣大浩瀚的生命中感到孤獨,時時都覺得不安全而無保障、不穩定且面臨心理的挑戰。
●生命不會動不動就妄加批評,它對所有人都一視同仁。
●有一門古老的科學是關於如何製造痛苦,而人類不需要任何鼓勵就可以學會這門學問,而且幾乎沒有一個人不是這方面的能手。
●我們回應各種不同的複雜情境的能力,決定了我們的生活品質。
●「活著」即是「覺察」,每個人都有某種程度的覺察,但是當你觸及超越身體和頭腦的層面時,你就已經觸及意識和覺察之源。
●「責任」不表示我們要承擔世界的重擔,也不意味著你為了曾經做過或未做的事情而承受責難,更非表示我們要活在一個老是覺得愧疚的狀態之中。
「責任」純粹是指「回應的能力」
(這個部分有點難懂)
●你正在吸入身邊的樹木所呼出的空氣,而樹木也正在吸入你呼出的空氣,這個交易和互動持續不斷。不論你是否覺知到它,你的肺系統有一半掛在一棵樹上。
●「負責任」並非不推卸責任的接受責難,它純粹是指「有意識的回應情況」,一旦你負起責任,你將會不停的探索處理這個情況的方法,並且尋找解決方案。
●責任無關乎行動,而是一種存在的方式。
●當你依自己所希望的樣子來造就自己,你就能如願的創造自己的生活。你或許沒有百分之百的掌控外在的生活,但將永遠能百分之百的掌握內在的生活。
●第一個慣性反應,「瞋怒」往往激起不明智的行為。在生氣時,會做出最愚蠢、最負面的行為。最重要的是,你是在對抗自己。
●你誤以為發脾氣就可以改變情況,但是生活經驗卻一再告訴你,事實恰恰相反。
●人類長期處於抱怨不滿的狀態,他們像配戴身分證般把牢騷帶在身邊。許多人悲痛度日,悲嘆生命對他們特別不公。
●大多數人都忘記內心過去的種種都只是記憶。記憶沒有客觀的存在,它不存在,而且純粹只是心理的層面。
(所以不要再拿過去的不愉快記憶折磨自己)
●生命的財富在於,如何藉由生活體驗而使你變得更充實。
●你就像一隻籠中鳥,而這籠子沒有門。你只不過是出於長久以來的習慣,而拒絕自由自在的飛翔。
(意思是這個籠子是敞開的,根本沒有辦法關住你,但人們出於習慣將自己關在裡面,以為自己是備有門的籠子關在裡面)
●你創造了虛幻的牆壁和門,接著創造了虛幻的鑰匙,然後你摸索著找鑰匙。一旦你找到了鑰匙,你就害怕失去它。
●一旦你的喜悅是自行啟動的,而非推進啟動的,你的技術就已經升級了。
一旦體驗到這種內在的自由,你將不會再產生不安全感。當你心中真正感到極樂時,每個人自然而然的都會想要圍繞在你身邊。
●如果你為自己創下界限,不論那界限是意識型態、種姓制度、信條、種族、宗教,你都無法超越它,而且最後會平白無故的受困其中。
●每個人都活在一種持續不足的狀態中,不論你是誰或你已經成就了什麼,你仍然想要擁有比當下更多的事物,這是人的慾望。
●在本質上,你是宇宙這個更大能量系統中少量的能量。
(每次觀賞宇宙的照片都覺得宇宙浩瀚,我們是多麽渺小)
●瑜伽告訴我們事實上是由五鞘(five sheaths)、五層(five layers)、五身(five bodies)所構成。
第一層是「食物體」(annamayakosha),第二層「心智體」(manomayakosha)、第三層「能量體」(pranamayakosha)、第四層「智識體」(vignanamayakosha)、第五層「極樂體」(anandamayakosha)
但只有前三種體才是你的功課,因為後面兩個體有難度。
(這裡作者使用「維度」這個詞來描繪。
一旦觸及第五層的維度時,時間空間將不留痕跡,例如瑜伽士坐著十天不吃不喝還活著。
難道這真的是所謂的第五維度嗎 ?)
✎總結
每個人都能夠讓內在生活充滿快樂,讓生命旅程毫不費力。
唯一要做的就是控制身體、頭腦、能量三個層面,而瑜伽是協調這三個層面的一門科學。
●瑜伽科學不談論心或靈魂,身體即是一切。
●你的內在擁有兩種基本的力量,一個是自保的本能,迫使你在周圍築牆保護自己,另一個是時時想要擴展、變成無窮無限的慾望。
如果你擁有必要的覺知能夠分別這兩種力量,就不會有所衝突。
今天為了保護自己而為生命設下藩籬,明天將會讓你覺得綁手綁腳。
✎練習:
坐在一棵植物旁,提醒自己正在吸入樹呼出的空氣,樹也在吸收你呼出的空氣。
●如果你的看法和觀點侷限於五種感知,你的生命範疇自然而然的就會侷限於物質。
●即使你不追求神性或自我,「強化你的感知」這件事仍然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確保你擁有一種基本程度的幸福。
基本上是你的感知品質決定了你多有效率、多成功,以及你能在這個地球上做出多少貢獻。
●「轉心向內」和念頭、想法、意見或哲學無關,也和頭腦的心理活動無關。
✎練習:
在入睡前開始注意你視為「你自己」的每件事物。你不需要做出任何「你是誰」或「真相是什麼」的結論,真相不是一個結論。
如果你能遏制謬誤的結論,真相將會自動浮現。
這有如夜晚,太陽並未消失,只不過是地球轉向另一個方向。
●如果身體沒有照常運作,它會讓你失去生命的熱望和志向。
一個充滿痛苦的身體可能會成為一個障礙,一個衝動的身體也會如此。
●「成長必定是痛苦的」正漸漸成為一種世界規範和準則。其實,成長可以是充滿喜樂的,但唯有在身體和頭腦準備就緒時才會如此。
✎練習:
觀察認識的人有沒有比其他人擁有更明晰的感知,觀察這些人的身體有什麼樣的行為。他們通常不需要練習就能夠顯露出某種程度的泰然自若。
你只要背脊挺直坐幾個小時,你就會看見這個姿勢為你的生活帶來明顯效果。
光是你使用身體的方式,就幾乎能夠決定你的一切。(這個論點我在心理科學書有看過)
傾聽生命的方式是,從體驗上關照生命,而非從智力或情感。
選擇關於你自己的任何一件事情,例如呼吸、心跳、手指。把注意力放在它的任何感受上,同時繼續做手邊正在進行的事。
●你的身體有如一個氣壓計或晴雨表。如果你知道如何讀取它、看懂它,它就能夠告訴妳關於你和周遭世界的一切。身體從來不會說謊。
●因此在瑜伽裡,我們學習去信任身體。
你越熟悉小裝置、小玩意兒,你就越能物盡其用。
✎練習:
採取任何舒適的坐姿,背脊挺直,可以用物品輔助。保持不動,慢慢讓注意力變得越來越靜止。
每天都練習幾分鐘,你會注意到呼吸減緩下來。
如果你將呼吸安頓在一分鐘十二次(五秒一次),你將會了知大氣層運作的方式。如果一分鐘九次(六秒一次),你將會了之地球上所有語言。如果一分鐘三次(二十秒一次),你將會了之創造之源的語言。
●我們尚未探索身而為人的無限可能,如果你充滿人性,神性將會隨之而來,並且為你服務,它別無選擇。
●你只是大地的一個小延伸物(我們吃著大自然的食物、喝著水、吸著空氣),卻趾高氣揚的宣稱自己是一個自主的本體。
●如果你多花一些時間去注意地球的運作方式,這種敏銳度將會大幅提升。
✎練習:
多接觸大自然,與大自然相處。提醒自己來自大地。
●拜日式是指安排組織你內在的太陽能量,有助於平衡和重組內在能量,使身心達到均衡和寧靜。太陽是地球的生命之源。
●規律做拜日式的人發現,他們的「電池」更為持久。
●拜日式使得身體的循環週期和太陽的循環週期同步,太陽的運作大約以十二年又三個月為一循環。
女性也與月亮的循環週期同步。
●從原子到宇宙,都是循環的。你要不是駕馭循環,就是被循環壓垮。
●如果嚮往強健的肌肉,可以練習名為「蘇里亞夏克提」(surya shakti)的方法,人們經由此一練習達到某種程度的穩定和對身體的掌控,就可以學習「蘇里亞克里亞」(surya kriya)
●人類的身體和宇宙都奠基在地、水、火、風(空氣)、空(空間)這五種元素。
●整個宇宙只是內在發生的小小事件的放大投射,只是五大元素的把戲。
●瑜伽的系統裡,最根本的練習是「元素淨化」,即淨化身體內的五大元素,使它們能夠和諧的共事。
●「記憶」是個人存在的基礎,而記憶則深入這五大元素之中。
●這個使你受困其中的生命,也是那個扶養支持你的生命,這是生命過程的自相矛盾。
✎練習:
每當你刻意的接觸任何一種元素時,刻意的用你所認為最終極、最崇高的事物指稱它。
✎練習:
切勿整天吃不停。
在兩小時三十分鐘內,你吃下的食物必須離開胃部(消化完畢)
在十二至十八小時內,必須完全排出體外。
你吃進的食物種類,會對你所建造的身體類型造成巨大影響。
你需要吃正確種類的食物,而這取決於你的傾向和你對人生的期望。
問題不在於不要吃什麼,在於吃多少、吃什麼。
(在這裏作者並沒有指特定的食物好或不好,完全取決於每個人的身體)
在談到食物時,它關乎身體,所以得問你的身體,哪種食物讓它最舒服,而不是問你的舌頭。
你必須去傾聽身體,食物是否和我們所擁有的身體類型相容。
✎練習:
懷著敬意對待食物並吃下去,你將會了解它在你體內是如何運作的。
如果你攝取30%的食物,而仍然能夠從事等量的工作,代表你正在操作一台更有效率的身體。
肉類相對蔬菜、水果比較難消化。如果你想吃葷食,魚會比較好消化。
肉類也有較多酸性,所以不宜過度攝取。
重要的是,切勿因為食物而變成一個怪人。
●人類的問題是注意力不足,同時資訊過多。
●阿育吠陀(Ayurveda)是一門延長人類壽命的科學。這個系統運用植物的生命元素和地元素來促進健康,矯正身體失調。
●「曼陀羅」週期是指人體系統所經歷、為期40~48天的循環週期。在每個循環週期當中,你的身體會有三天不需要食物。
✎練習:
今天先攝取25%的天然未經烹調生食,然後隨著天數慢慢增加到100%,維持一到兩天,接著減少10%,在五天之內將會達到50%生食、50%熟食的比例。
●慢慢的在一天當中,隨著你放鬆的程度下降,你便漸漸開始感受到緊張、壓力。
緊張、壓力是某種程度的內在矛盾和摩擦,我們使用一些內在工作和覺知,就可以輕易的潤滑內在機制。
正是你的能力不足以掌控自身的系統,才使得你備感壓力。
●「放鬆」定義了身體補充能量和恢復活力的能力。
你的身體可能會精疲力竭,但它卻不會讓你感到緊張。
開始從事某些簡單的瑜伽練習,在3~4個月之內,你的脈搏率就會非常輕易的至少降低8~20次。
表示身體以一種更有效率且放鬆的速度來運作。
如果你的身體一整天都非常放鬆,你的睡眠量自然而然會減少。
現今的人們都想要用一種費力且下苦功的方式來做每一件事情。
●不要和生命戰鬥,不要對抗生命,你就是生命本身,要與生命的旋律同步。
●我們沒有必要去固定食量和睡眠量,讓身體決定。
✎練習:
睡覺時不要睡太高的枕頭,會讓脊椎受到壓迫。(這僅是建議,應採取自己最適合的睡姿)
✎練習:
雙手放在一起,體內的兩個能量以一種特定的方式相連結,你將開始於內在體驗到一種合一感。這是傳統印度合十禮的邏輯。
雙手合十,充滿愛意的關照所使用的任何物品、生命,將覺知的感受帶入每一個簡單的動作和行為中。
●你的身體只是你向這個地球借貸來的物品,這個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只是地球的回收循環再利用。
●人類發明了數百萬個讓自己受苦的方式,而發明這一切的生產單位只在你的頭腦中。不聽指令的頭腦,即是製造痛苦的機器。
●如果你告訴自己不要去想某一個念頭,你的頭腦所製造的第一件事物,就會是那個念頭。
●瑜伽這個系統是在你和你的身體、頭腦之間製造區隔的技術。覺察到這個空間,是你邁向自由的第一步。
●你所積聚的身體的、心理的內容物促成了你生命的循環模式。
✎練習:
至少每小時提醒自己一次,你攜帶的每件事物,手提袋、金錢、人際關係、身心的沈重感,都是你日積月累所得的事物。
如果你越意識到這個事實,越放棄你的身份認同,且深深地參與周圍每一件事物,你就會從人心的痛苦和瘋狂中脫離,轉移到靜心冥想。
●念頭和思維只是你積聚和回收再利用的資訊。
●在廣大浩瀚、莊嚴宏偉的宇宙空間內,如果你客觀正確的看待自己,你就會發現自己連一小片塵土都不如。
●如果你沒有邏輯思維,就無法在這個地球上生存,但是同時,過多的邏輯就等於自殺。
如果你的思維百分之百的符合邏輯,你就沒有活下去的理由。
✎練習:
觀察水滴答落下的樣子,15~20分鐘,你將會漸漸意識到自己的周圍和內心的種種。
這個練習的目的在使你的注意力流動,並且與注意的對象連結。
●一旦你的智力認同某件事物,它就會被拴在這個認同上,讓你對世界產生完全扭曲的體驗。
一旦你的智力認同了某件事物,你就只能在這個認同的領域內運作。
不論你有怎樣的思想和情感,這些認同都是某種程度的偏見。
●你的身份認同決定和操縱你的智力。
●人類所經歷的痛苦,大多數不是因為外在的情境,外界對人類造成的痛苦是最小的,其他的全都是人類自找的。
●你認同那麼多標籤,而在此同時,你又試圖要使頭腦停下來,這根本是行不通的。
●如果你不用任何身份認同,身體、性別、家庭、社會、種族等來妨害拖累你的智力,你自然而然就會朝著你的終極本質前進。
✎練習:
獨自坐著,什麼都不做,觀察這一小時當中什麼念頭主宰你的頭腦。
如果你發現自己想著人事物,基本上你認同的是你的身體。如果你的念頭是想要在這個世界上做出什麼貢獻,你認同的是你的頭腦。
它只是了知你目前處於哪一個生命階段的方法。
●瑜伽的分類系統中,頭腦有16個層面,總共分為四類。
1.頭腦的辨別層面、智力
2.頭腦的積聚層面、記憶
3.覺知的層面,此層面超越前兩者
4.我執的層面,你從頭腦的這個面向得到自己的認同感
●現代的教育鼓勵一面倒發展頭腦的智力面向。智力的本質是「劃分」,人類展開全面劃分、區隔、分別的旅程。
一旦你釋放智力,它就把它所遇見的每一件事情劈開。
●智力之所以漸漸成為一個障礙,那是因為我們讓它時時沈浸在頭腦的積聚(記憶)當中。
●頭腦的積聚部分只不過是社會的垃圾桶,它僅僅是你從外界所收集來的一堆印象和感觸。你所遇到的每個人都在你的腦袋裡塞一些東西。
●當你不喜歡一個人時,你反而常常從他身上接收更多東西。
●許多人越思考就越不開心,他們的問題僅僅在於,他們辨別的官能已經淪為自己有限的感官知覺的奴隸。
●你必須讓智力在終極的意義上,真正的有辨別力。辨別什麼在存在上是真實的,什麼在心理上是真實的。
請學習去把你的智力放在「覺知」當中,而不是至於「記憶」和「身份認同」
✎練習:
試著沿著地板上的直線行走,並且保持從容的步態。
試著把這種精準帶入身體,帶入每個動作、姿勢。
●「覺知」是一個包容一切的過程,一種擁抱、接納整個存在的方式。你能營造適當的條件使它發生。
如果你把自己的身體、思想、情感和能量保持適當的協調,覺知就會因此綻放。
你將會比現在的你更加有活力、充滿朝氣。
●一旦你接觸了自己的覺知,你就不必「試著」去成就任何事情。你甚至不必去祈願或夢想,因為所有能夠在你身上發生的絕佳美事,都會在你身上降臨。
●一旦你和自己的基因、業力的衝動保持距離,生命就會變得毫無負擔,靈活而有彈性,且感到不可思議的輕鬆。
✎練習:
睡覺時從清醒到睡眠的那一刻,試著保持覺知,例如呼吸。
●我不用我的頭腦去思考,而用我體內的每一個細胞去思考。除非我選擇去思考,否則我的頭腦裡沒有太多的念頭。
●在這個存在中,沒有什麼曾經是錯位的,只有在人類社會中,事物才一直是錯位的。
●人們最後常常做出這麼一個悲慘的抉擇,選擇有限的人腦,而非有無限知見的宇宙。
✎練習:
把「思想是智力」的這個想法從頭腦中移除。
●在你強烈的認同某件事物的那一刻,你就失去了生命的觀點。
●好壞、善惡的想法,只是對抗生命的偏見。
●今日世界最大問題之一在於,打從童年起,僵硬死板的道德體系就被強加在人們的頭腦裡。
●如果人性是活躍的,我們就完全不需要道德。
●每個人的道德觀各異,但在世界上的任何文化當中,人性一直都是相同的。
●靈性修持並不是指脫離生活,它意味著淋漓盡致得過生活。
●如果你的喜悅和活力遞減,你就等於在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自殺。
●在你相信某件事物的那一刻,就把某種僵化帶入你的生命過程當中。這種僵化在世界上引起大量的痛苦。
●在這個世界上,所有被認為負面的事情,實際上都源自「限制」
●人們把一個穩定的頭腦稱為能圓滿任何願望的「許願樹」,如果你有這樣的頭腦,就會心想事成。
●一旦你的思維變得井然有序,你的情感也會變得有條不紊,你的能量、身體也會朝同一個方向變得有條有理。
●現代科學已經證明,這整個存在只是能量的振盪反響,一種永無止境的振動。如果你生起一個強而有力的念頭,並流露出來,它將會一直自行顯現。
所以你不可以製造負面的思維模式。
●為了創造你真正在乎的事物,你的渴望必須先在頭腦中顯現。仔細的思量,那真的是你想要的嗎 ?
如果你致力於創造你真正在乎的事物,你的思維將再度變得有條理、了無障礙,自由順暢的朝著你想要的方向流動。你的渴望自然而然顯現為真。
●你思考的方式即是你感受的方式,但是在你的體驗當中,思維和感受似乎是不同的。
因為思維具有某種清晰度和靈活性,而情感則表現得比較緩慢。
●絕大多數的時候,都是思維在帶領情感。
你最好不要在你的內心製造兩極化,這會引發內戰和精神分裂症。思維和感受並非不同,請享受兩者。
(思維與感受相似、相關,但不相同)
●唯有當我們徹底從頭腦中根除對自我保護所產生的、令人感到煎熬的焦慮,你才會放膽去探索人生,否則你只會想要保護它。
●如果你放下目前所執著的想法、哲學和信仰,你就能夠在下一個剎那重新創造自己的整個人生。
●「愛」不是去從事一件事情,「愛」是你存在的方式。
「愛」從來不是兩個人之間的事。「愛」是在你的內在發生,而你的內在不必受到某人或某事情的奴役。
✎練習:
找一個對你不具任何意義的事物,然後坐在旁邊,連續做幾天。過了一段時間,你會發現,你可以帶著愛意看著它。
如果你可以帶著愛意看待一切,你就會覺得整個世界是美好動人的。
●如果你吝嗇到無法去愛、去開懷大笑、淋漓盡致的活著,你就是個吝嗇鬼。
●當人們相信某件事情時,他們就會認為自己比其他人優越,愚蠢就找到了信心。
●我們把生命最精微的部分系統化和制度化,突然間,每一件事物都失去活力,變得了無生氣。
每個人都像鸚鵡般說出相同的句子。
●只有青澀不成熟的智力才會分析事物,並且推出一個結論。
如果你的智力已經充分的演進成熟,你會了悟,越分析就會離結論越來越遠。
●你越深入探索生命,你就會看見它是永無止境,你無法了解它,因為你就是它。
●神秘主義者不願意引出結論,其餘的人則把他們的結論吹捧為知識。
笨蛋享受其所知道的那一點點東西,看見生命最深處的人則徹底享受生命,其餘的人則時時都在掙扎受苦。
●所謂的聰明人、那些對生命有肯定結論的人,其背後總是有苗頭,或他們總是忙著追逐某件事物。
笨蛋安靜坐在那裡,神秘主義者安靜坐在那裡,其餘的人沒辦法。
●如果你學習去頂禮,使每一件事物勝於自己,似乎有損你的自尊。但是成為一個奉愛者不表示你容易受人影響或聽從勸告,能屈能伸者不會被擊敗。
✎練習:
至少每小時一次,雙手合十對著某件事物頂禮,不論你看見的是什麼。
不必是一個身體動作,也可以是內在行為。
之後提高到每分鐘一次。
●瑜伽傳統不提及神,也不否定神。
●你的頭腦可能在想金錢、新房子,你的身體可能渴望食物、睡眠,但你的生命能量卻一直渴望突破身心結構所設下的限制。
●你的記憶和想像都屬於心理的範疇,包括所有想法、信念、感情,唯有當心理的和存在的範疇之間有所區隔時,我們才能夠品嚐生命,並超越生命。
●唯有當你刻意地朝生命能量的方向前進,你才會找到平靜與和諧。
●疼痛是一種自然的現象,但痛苦則完全是另一回事,疼痛已經夠糟糕了,為什麼還要用痛苦來使它惡化?痛苦完全是自己創造的。
每個人都有受苦或不受苦的選擇,我們不需要用太多的智力去選擇後者。
●如果你能夠在既定的情況下,滿心歡喜地去做必要做的事,那就是自由。但是,限制自己只做你喜歡做的事,那是一種非常衝動的生活方式。這種衝動是「業」(karama)的伎倆。
●「業」有如你不知不覺的為自己所寫的老舊軟體,你按照自己的行動種類而寫下軟體,你的整個系統乖乖地按照軟體運作。
因此相同的模式一直回到你的生活中。世世代代一再重複,經過一段時間後,這種反覆會是極其有害的。
這些模式是從內支配著你,而非從外而來。
情境可能會改變,而你可能會認為那是嶄新的一天,但於內在,你卻一再的體驗相同的事情。
●你所認為的「我的個性」,你的特點與傾向,是你無意識的收集資訊的結果。這些傾向被描述為「習氣」(vasanas)
今天的垃圾桶有什麼種類的垃圾,它就會散發出那種氣味。
●你的生活受到強烈的執著和瞋恨控制時,禍事就難免降臨。習氣或傾向是你的身體、頭腦、能量活動之印象大量累積所產生的結果,而你所謂的性格,只是這些習氣的表現。
●一但你的軟體拍板定案,它仿佛就是你所能行走的唯一一條生命的道路,是你注定的命運。然而,靈性修持卻意味著我們已經下定決心,要有意識的重新撰寫自己的軟體。
●任何體驗的辛酸與甜美都不在於事件本身,而在於你感知和回應它的方式。
●你的生命品質總是由「你如何體驗生命」來決定,而不是由「生命提供了你什麼」來決定。
●「業」不是一個負面的字眼,它為你的生命帶來穩定和架構。
靈性修持不求去拆除這個「業」的印象儲藏庫,而是幫你更覺察到它的存在,並且建立一個小小的空間,讓你能夠站在這個儲藏庫的外面。
●「業」是你自己的造作,它既非善,也非惡。
●這是所有靈性修持的目標,鬆開「業」對你的掌控。
●如果你想要在人生中達到任何的轉化和進步,那麼唯有你打破「業」的循環模式,這種轉化和進步才可能發生。
●當你處於不圓滿的狀態時,你就會一直想著,一旦實現夢想,一切都會好起來。但如果你的夢想實現得非常迅速,你就會突然了解到,雖然一切都如願以償,但生命依舊未了,你的渴望仍然繚繞不去。
●如果你徹底享受生命的每一個剎那,你就消融了大量的「業」
✎練習:
當你了解到,只有在與缺乏物質的人相比時,你所有的物質成就才具有價值,這種成就的喜悅是源自另一人的匱乏,你真的能夠稱此為喜悅嗎?
問問自己,如果你獨自在地球上,你想要什麼 ?
單獨坐著五分鐘想想如果你獨自一人在這世界上,你的生活會是什麼樣?
如果沒有人事物跟你比較,你真正的渴望是什麼 ?你真正看重的是什麼?
每天都做這個練習,你就會和你的生命渴望調和一致,而不是和「業」(你認為的你)一致。
●如果你的行為表現於外,牽涉了身體、頭腦、能量的物質面向,它就是「業」。如果你轉心向內,並從事一個超越所有物質層面的行為,那麼,它就是「克里亞」
「業」是一個束縛你的過程,「克里亞」是一個解脫你的過程。
●克里亞瑜伽(kriya yoga)是行走於靈性之道上的一個力量極為強大的方式,克里亞瑜伽非常繁複,且需要大量的紀律、專注、準確性。
由於克里亞瑜伽的練習方法需要正確的引導,建議在合格的導師或認證機構下學習。
✎練習:
如果你仔細觀察你會發現一天之內相同的循環發生許多次。
你會發現自己每隔四十分鐘就會經歷一個生理循環週期。一旦你看清這點,你只要運用必要的注意力和覺知,就能夠騎乘在這個循環週期上。
如果你把自己的身體與太陽、月亮的循環週期保持同步,你肯定會獲得身心健康。
●瑜伽系統為人類能量體的解剖學提供詳細的觀點,並繪製出能量系統內的經脈。
這些經脈源自三條基本的經脈,右脈(太陽脈、陽脈),左脈(陰脈),中脈。
●如果一個人的右脈非常顯著,外向、探索的特質就會佔優勢。如果左脈比較顯著,則善於接納和反思的特質會佔優勢。這與男女性別無關。
●在頭腦層面,右脈代表邏輯面向,左脈代表直覺面向。唯有當陽性和陰性全力運作,並處於適當平衡時,人才算是完整。
●中脈是你重要的生理面向,它不需要依賴經脈,但它卻是整個經脈系統的支點。一但能量進入中脈,不論你周圍正在發生什麼事,你都能保持一定的平衡。
●脈輪是力量強大的生理中樞,經脈以特定的方式在脈輪匯聚,創造出能量渦流。
●七個脈輪分別是,海底輪(位於會陰)、生殖輪(生殖器上方)
、臍輪(肚臍下兩公分)、心輪(胸廓與橫隔膜交會處下方)、喉輪(喉結)、眉心輪(眉毛之間)、頂輪(頭頂的囪門)
這些脈輪是七個不同的層面,你的能量藉由這些脈輪而有所表現。
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如果你的能量主要在海底輪,食物、睡眠將佔主導地位,生殖輪則有關歡悅、臍輪則是一個實幹家,心輪讓你極具創造力,喉輪會發展出非凡的力量。眉心輪會讓你在智力上有所了證。
●在身體工程學裡,海底輪是基礎,你必須培育磨練海底輪。
●海底輪、生殖輪、臍輪等相關脈輪和保持身體的穩定比較有關。當你的能量主要在這些脈輪時,樸實自然就會是你的特質。
喉輪、眉心輪、頂輪等位於身體上部的相關脈輪能把你脫離大地的拉扯。
如果你的喉輪變得力量強大,則是就能夠過濾進入體內的任何事物。
✎練習:
把焦點放在距離眉心15~22公分外的一個點上,雙眼睜開注視那個點12~48分鐘,你就會了悟你的每一個脈輪的本質和結構。
外在情境所製造的緊張壓力會使脈輪隨機運動,而這種領悟有助於穩定脈輪。
●什麼是瑜伽的目標?有意識的再度負荷重擔,而現在你不再覺得那是一個重擔。
✎練習:
使用米粉或某種穀粒畫出幾何圖形。
把一個裝滿水的碟子放在圖形中央,碟子內放一盞小小的印度酥油燈。現在你用水、火、風創造一個幾何形狀,水裡的花朵代表「地」。
你將會發現房間的能量以一種微妙但力量強大的方式產生變化。
書中的說法很抽象,需要自己體會。
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要換個角度跟方式看待事物,但由於長期以來我們都是相同的動作與方式,已經僵硬了。
就像瑜伽初學者剛開始也會覺得要轉過去、繞過去很難,身體很硬。
一開始要改變思考方式跟方向也有難度。
藉由瑜伽改善身體的柔軟度與強韌度一起改變看待人事物、內心的方式。
歡迎到部落格四處逛逛喔。
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