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的小知小識】鄭子太極自修新法 重點筆記

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

 

書名: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

作者:鄭曼青

出版社:時中拳社

出版年:1977年(絕版)

原價:320元

 

 

因為之前跟著影片學了太極拳。(可以搜尋本部落格文章《跟著影片打太極》,有學習心得)

認識了這本書,決定將書中的重點記錄在此。

 

書本是使用光滑的紙、黑白圖文。

排版簡單,用語偏文言。

講解詳細。

 


 

 

前面稍微描述一下寫這本書的原因。

這本書的目的就是要讓人無師自通。

讓限於工作時間,忙於家政者可以自修太極拳。

目的是養身。

作者本身是學醫的。

 

這本《自修新法》是給初學者健身用的,如果想要再深入可以參考《鄭子太極拳十三篇》這本書。

書中的內容跟這本《自修新法》後面補充的內容一樣,應該是後來才加進去的。

有網路版本:https://studyhappychinese.wordpress.com/wp-content/uploads/2017/08/e98391e5ad90e5a4aae69e81e68bb3e58d81e4b889e7af87efbc88e98391e69bbce99d92efbc89.pdf

 

去三病三無畏

談心得緒論

自修要略功架分析

太極拳與易經的關聯

與老子道德經的關聯

與孔子易辭的關聯

與《黃帝內經 • 素問》的關聯

釋名義第一

通玄實第二

專氣致柔第三

變化氣質第四

陸地游泳第五

心膂並重第六

勁與物理第七

養生全真第八

益臟腑第九

起肺疾第十

別程序第十一

明生剋第十二

述口訣第十三

視本末

散手


 

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〡重點筆記去三病

首先要去三病。

 

●第一為恒之病。孔子說「人而無恒」。

早晚各練一遍,養成習慣。持之以恆。否則只是多此一舉。

 

●第二為貪多之病。貪多嚼不爛。老子說「少則得,多則惑」。

 

●第三為求速成之病。欲速則不達。水到渠成,不可強求。

 

總共三病。如果能解除這三病。便可順利邁進。

 


 

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〡重點筆記三無畏

 

ㄧ、無畏喫苦。

初學者剛開始難免辛苦。

初學者早晚抽幾分鐘。以一腳立地。左右調換。逐漸加久、低坐。注意氣沉丹田。足心貼地。不可思毫勉強。可以先伸出指頭扶在桌邊,再慢慢拿開。多加練習,不可忽視。

(我想氣沉丹田應該就是腹式呼吸,吸氣時橫隔膜下降,肚子鼓起)

 

二、無畏吃虧。

太極拳要訣,捨已從人。聽人進攻進擊。不反抗、不還手。尤要黏連貼隨。方能輕輕走化。

老子說「專氣致柔,能嬰兒乎」。此即太極拳之主旨。倘若能學得,則不畏吃虧。

任他巨力來打我,牽動四兩撥千斤。

 

三、無畏厲害。

老子說過,兕無所投其角(犀牛找不到地方可用牠的角攻擊)。天下莫柔弱於水,水卻可以克服最堅硬的攻擊。

倘若有所畏懼,則精神與體質必緊張,緊張便不鬆。不鬆何能柔。必須泰山崩於前而不改色。

 


 

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〡重點筆記談心得

 

吞天之氣,接地之氣。頭頂、腳底吸收天地之氣,中間則是腹部丹田。腰若專氣致柔,則腎氣自足。

練習方法並不難。

 

ㄧ、三不五時就感受一下。

 

二、時時留意將足心貼地。與地心吸力相接,彷彿腳要陷入地下。

 

三、丹田。不管行坐處臥,要專注內心與精神,將氣集中於丹田。

「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要隨時注意保持。

孟子說「養吾浩然之氣,則皆不離幾乎丹田也」

 


 

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〡重點筆記緒論

 

●欲將物掀起,必加之以挫之之力(如果想完成挑戰,必須施加壓力)

斯其根自斷,乃攘之速而無疑(根基必須紮穩,否則如果根本斷掉必定迅速滅亡)

 

●氣沉丹田。先用意念引導。沉氣要緩緩逐漸而下,不可太快,太快便浮起。細長靜慢。

這是基礎,接著:

 

●以心行氣,以氣運身。氣宜鼓盪。氣(能量)就像車輪一樣。極其至者,氣會沉入骨頭。便能專氣致柔。

●將人體精華轉化為氣(能量),氣再進一步轉化為精神。

●意在精神不在氣。在氣則滯,有氣(雜念)則無力。無氣則純剛,無堅不摧。

書中這段文字的氣有兩種意思,一種是雜念,一種是能量。

 

總之就是,感受氣的流動(不可以有雜念)➜將之轉化為精神

 

氣的分別:

ㄧ、血氣之氣。是為本,即保持三十七度體溫者。

二、在體外。為空氣。協助呼吸灌注丹田。丹田乃氣海,亦為藏精之室。

三、元氣。此氣不只能貫注於全身網膜而已。且能透達骨中。

 

橫隔膜、肌肉的鍛鍊若沒有氣的推動、浸潤,都只是一個組織罷了。

神經知覺必須用心靈感知它。

總之就是要用心去體會身體的狀態。

 

 


 

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〡重點筆記自修要略

 

●切記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

●尤其注意其根在腳。全身重量,只許放在一隻腳上。若兩腳同時用力,便是雙重。此為太極最大忌。

●主宰於腰。要隨腰轉動。手足不能動。唯腰為主。

●尾閭中正神貫頂。頂頭懸,猶如辮子懸於樑上。

●一處有一處虛實。處處總此一虛實。如無虛實。即無陰陽。便非太極。

●左手與右腳相合。右手與左腳相合。

●全身的各個關節都要連貫起來,形成一個整體。

●氣宜鼓盪。以丹田之氣,與空氣互相鼓盪。

逐漸地感覺到內部氣流在體內循環和旋轉,並且感受到壓力。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壓力感變得越來越強。這就是所謂的「虛則實之」。

●內在要穩固自己的精神狀態,保持內心的平靜、堅定和集中。外在要表現出安逸、放鬆和平和的狀態。

●動者必有主力,以致推動。像火車一樣,運之而後動。動之餘力迴盪。剛柔相互合作。是以動餘必有其盪。盪之未定。復續之以動。周而復始。永無間斷。猶如大海滔滔不絕。

 


 

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〡重點筆記功架分析

 

●拳:普通握拳。但外型似緊非緊,內則大鬆。腕背要自然伸直。不可歪曲。

●行氣細長靜慢。

●不丟不頂,保持穩定平衡。

●肩膀不能抬起,放鬆,彷彿兩臂已斷。

●動作皆隨腰轉。

 


 

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〡重點筆記太極拳與易經的關聯

 

●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亢之為言也,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

●蒙亨。以亨行時中。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舍逆取順。

●習坎重險也。

●損剛益柔有時,損益盈虛,與時偕行。

 


 

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〡重點筆記與老子道德經的關聯

 

●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

●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專氣致柔,能嬰兒乎

●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

●將欲歙(ㄒㄧˋ)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 將欲廢之,必固舉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 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於淵。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 強梁者。不得其死。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也。

●慈故能勇。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

●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天下莫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

 


 

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〡重點筆記與孔子易辭的關聯

 

(易經繫辭傳,據說是孔子所著,內容為易經的大略意思)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剛柔相摩,八卦相盪。

●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

●剛柔相推而生變化。

●變化者,進退之象也。

●一陰一陽之謂道。

●通變之謂事,陰陽不測之謂神。

●知變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為乎。

●唯神也,故不疾而速。神以知來。

●闔戶謂之坤;辟戶謂之乾;一闔一辟謂之變。

●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

●窮則變,變則通。

 


 

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〡重點筆記與《黃帝內經 • 素問》的關聯

 

●黃帝問於天師曰: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
歧伯對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黃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於陰陽。天地之間,六合之內,其氣九州九竅五藏十二節,皆通乎天氣。

●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又曰: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

●又曰:故聖人傳精神,服天氣,而通神明。

●歧伯曰:夫道者能卻老而全形。

●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是以志閒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

●又曰:聖人陳陰陽,筋脈和同,骨髓堅固,氣血皆從。

 


 

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〡重點筆記釋名義第一

 

解釋太極名稱、來由。

太極即陰陽,陰極生陽。

彼以剛爲用,我以柔化之。彼以動為攻,我以靜待之。

柔弱勝剛強。

任人用力襲擊,而我不以絲毫氣力抵禦,反引之去之。

其餘前面已提過,這裡省略。

 


 

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〡重點筆記通玄實第二

 

太極涉及醫學、哲學、陰陽五行、易經等。

氣沉丹田,猶如注暖氣於爐中。可以去陰溼寒氣之效而已。能與心相守物離。猶置火於釜底。

使釜中之水乃至於滾沸,漸漸可以化氣。不僅不會造成傷害,且有利於血液之循環。

氣與心相守於丹田,不獨水可以化氣。精亦可化氣,就像電流一樣,能通過水、金屬。

將氣通過身體皮膚、膜、骨頭縫隙之間,形成一股通路。遍佈四肢、頭頂。

 

總之,就是讓氣充滿全身。

 

(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畢竟我們看不到氣)

(我想到動畫中主角修煉的情形)

 


 

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〡重點筆記專氣致柔第三

 

柔弱者,生之徒。剛強者,死之徒也。

重點就是「柔」。

 

氣能沉於丹田,意即水火既濟。

就是易經中的坎離卦。離心火,炎上。坎腎水,潤下。屬性相反且剛強。與柔弱相反。

人之腹中水佔比較多,有70% 。

火佔20%,分為君火(心火)跟相火(腎火),心火是實火,腎火是虛火 。

因君相二火之煽拂,火能到達身體每一個地方。

火旺盛則病,也就是西醫所說的發炎。

 

人如果缺少水分,則乾枯。缺少火力,則消化不良。

水火既不可缺,又不可過於剛強。

氣沉丹田即是以火溫水,水在上,火在下。是以水濟火。

心必須與氣相依,集中精神沉入丹田。這樣就能達到致柔。

氣宜鼓盪,神宜內斂。沒有雜念。

 

其餘前面有提到,這邊就略過。

 


 

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〡重點筆記變化氣質第四

 

作者不清楚自己學了太極之後氣質有沒有變,畢竟看自己也不準。

作者認為最重要的是學習太極的精神。

如果無法珍視自己的身體,追求再多的養身之道也是無異。

 

(不過,我認為學習太極中的哲學,會讓思想影響行為、外在,自然氣質就會改變)

 


 

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〡重點筆記陸地游泳第五

 

游泳是「柔」的運動。

游泳身體緊繃、體內沒有氣、換氣沒換好就浮不起來。

但是有些人不喜歡游泳,不知水質乾淨與否,換泳衣吹頭髮很麻煩等。

這時候就可以學太極拳。

 

游泳有兩大要點:第一,要能游得久。第二,體力維持夠久。

這都跟氣的運用有關。

太極拳又稱為「長拳」。有如長江大海滔滔不絕。

太極有如在陸地游泳,將空氣視為水,想像自己有如一隻魚在海中游泳。

自然的融入空氣之中,有如魚在水中而忘卻水的存在一般。

 

將氣息累積在丹田,丹田即氣海,可將氣容納於此。氣深就能游得久。

(想像一個氣球飄浮在海上,氣越多就飄越久)

 

學太極重要的就是累積氣息、運氣。

 


 

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〡重點筆記心膂(ㄌㄩˇ)並重第六

 

心為人一身之主。

(以現在的角度,也可以說是大腦、思緒)

膂就是脊椎,脊椎支撐軀幹與五臟六腑相繫。

 

初學者,以心與氣相守於丹田,不要忘記也不要刻意,保持自然。就是所謂的求其放心。

只要有保持,氣自然而然來回於脊椎之間。

不是一朝一夕可練成,不可牽強。要順其自然。

脊椎不可傾倒歪斜,像一串珠子拉起來一樣端正。

但也不可太過緊張,矯枉過正。只要知道怎樣的姿勢不正確就好。

 


 

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〡重點筆記勁與物理第七

 

勁的運用在於綿綿不斷,周而復始,像一個圓。

墨子說:「一中同長」

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〡重點筆記

 

圓周各點所負荷之力,強弱相同。否則無法成圓。

面面相同,面面皆能動。

觸其一點,萬點皆同,萬點皆應。

這就是太極拳不容易精通的原因。因為是一個圓體,不知道力氣所在。

一經運轉便互相吸引。如向心力、離心力。

 

圓之物體,不僅堅固,不易被外力摧毀之消滅守勢。

且能以其所包含之無數三角形體,隨處可以取積極攻勢。

有時也可以變換為等腰三角形作為攻勢。

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〡重點筆記

 

太極拳能攻能守。

走即是發,發即是走。寓積極於消極中。

彼不知我,我獨知人。

當面對對方的猛烈攻擊時,要利用其攻勢來反擊或防守。這正如《易經》中所謂的「坎陷」,這是最險峻的卦象,也是太極拳的首要原理之一。

引導對方的攻擊落空,使對方意識到自己已經陷入了無效的攻擊之中,並且不得不撤退。

對方想抽身時,即以我之腹部吸力,一變而為攻發之力。

這就是所謂的提放。

放即發,又成為圓形。敵人來不及反應即被彈出。

走就是快速轉動。化就是緩慢轉動。

無論是快速還是緩慢的動作,都是基於相同的原理和方式進行的。

將受攻之點,稍一走化,其外力自然滑脫而化去。

 

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〡重點筆記

 

無量數之三角輪轉,角角即為攻擊。

化即是打,走即是打。打就是發勁。

發勁必於人身整個重心中找到一線之勁。如放箭。

須通過中心直線前進,球體的旋轉速度不及太極拳中的旋轉速度。此即太極拳發勁的原則。

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〡重點筆記

 

在急速襲擊中,無法超越的兩個基本要素是空間和時間。

若不能把握時間與空間,只是送肉上鉤。

圓形獨佔面積即空間之廣大,可以延長空間及時間。而使對方效能損失。

不予抵抗,予以退讓,不與之正面衝突,予以偏避。使對方速度與能力減損。再順勢攻擊。

 

太極拳於槓桿,以支力為要點。除了支力點之外,其餘皆可上下左右前後轉動。

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〡重點筆記

 

利用敵人自己的力量,轉過來反打敵人。

 

此外,善用分化對方力量。

譬如對方以兩手正面按來,接於我兩小臂上。則我合兩手臂作尖劈形。而分化對方之正面按力歸零。

則我同時合手臂,作尖劈形之攻勢。完全借對方力量反攻。

這就是所謂的「引進落空合即出」。

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〡重點筆記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〡重點筆記

 

此外太極拳善用提勁。將對方根力拔起,而後一發可以兩足離地跌出。

 

輪軸原理。

距離越遠則用力越少,而收效越大。

在太極拳發勁時,即以對方為重點,手或腕接觸對方之處為支點。以腳與腿為力點。

所謂其根在腳,發乎腿,主宰於腰,行乎手指。

即使對方高大,一經接手,便可跌出。

雖接之以手,而發動之力點卻在腳。

 

(太極也是根據物理)

 


 

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〡重點筆記養生全真第八

 

太極拳運動以養氣為主。

學習太極拳,如果不明白孟子所說的「放其心而不知求」(即放開心靈,無所執著地去追求),恐怕也是徒勞無功的。

站立時要注意重心和力量的轉換,保持身體的平衡和穩定。這樣可以減少疲勞,保持身體的輕鬆和靈活。

臥必身向右側睡,屈右腿,以左足背貼於右膝蓋下。左手落於左胯上,右手托右臉頰。

談笑勿過高聲。

氣要由丹田發。

不要吃太多,太急。吃飯時不要想太多,不要說話,坐好。

(像孤獨的美食家一樣,專心吃飯)

 

無時無刻保持氣沉丹田,太極無時無刻融入生活中。

 


 

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〡重點筆記益臟腑第九

 

拳術有內外二家之分,少林跟武當。

武當就是張三丰的太極內家拳。

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

內家拳重視「氣」

練氣以能沉丹田為先,氣能沉丹田則氣壯。氣壯則血盛,氣血壯盛,則有益臟腑。

五臟六腑擠成一團,脾胃先受其害,再者肺腸及臟腑病。

如果只是走路沒有效果,五臟六腑還是黏再一起。

必須氣沉丹田,才能鬆靈摩盪。

腑臟均在丹田之上。氣能沉丹田,每一呼吸,則臟腑皆能鬆動,隨呼吸開合。則濕熱皆能透達,而不足為病。

且膂力、心力、腦力皆隨之而長。

 


 

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〡重點筆記起肺疾第十

 

肺,古人喻之為玄鐘,是以擊之能發聲。聲可揚遠而清。

得肺病者若躺臥休養,督脈用弛。督脈就是脊骨,人的軀幹。消化力減,則腎臟致損。

務必不憂不煩不懼。抗之以精神,抵之以膽量。

太極拳能養氣活血,舒筋節勞為運動。且時間不過七分鐘。但勿求速度為佳。

 

肺病者,婦女大多經水不調,或容易鬱悶、惱怒所致。

所謂腎為肺之子。肺為標,腎為本。就像樹木壞,枝葉先枯。

(樹木吸取水分給葉子,葉子行光合作用維持樹木。所以葉子不能剪光)

太極拳以氣沉丹田,為水火既濟之功。固腎不二法門。

腎氣既固,則肺氣漸復。

 

脾虛,即可致肺病者。

脾虛則胃口減少,或消化不良。

脾為肺之母,肺之氣蓋仰給於脾。如胃中有食,得脾磨而食化,食化則氣旺,脾會先承受,然後再傳到肺。

譬如腹中飢餓,脾胃先衰弱,然後是肺。

言語無音,精神萎頓,這就是肺失去休養。

氣沉丹田,增強脾胃,消化順暢。有益脾與肺。

再加上柔和緩慢的運動,使肺部漸開漸合。

則肺不會委靡,仍可以推陳出新。

 

(如果要參加飢餓三十,請先練好氣沉丹田)

(肺泡、人體細胞需要氧氣,所以練好呼吸可以增加氧氣吸收)

(可以觀察是否胃口不好的人說話比較不宏亮、比較瘦、呼吸比較淺)

 


 

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〡重點筆記別程序第十一

 

太極拳運動大綱分為三個,天地人三階。

人階,舒筋活血之運動。

地階,為開關達節之運動。(這種運動或動作的目的是啟動或關閉某些東西,並且調節或調整它們的運行狀態)

天階,為知覺作用之運動。(仔細去體會身體狀態)

每一階有三級。

 

一階一級,為舒筋自肩至手指。

從舒腕,肘、肩。毫不用力。由致柔而漸進,皆以曲中求直。終以舒筋至中指尖為止。

 

一階二級,自胯至湧泉(腳底)。

自胯至膝、腫,都要鬆柔。其力量在足心,而受於地。足要分虛實,手也要。

 

一階三級,自尾閭至泥丸(頭頂)。

柔腰百折若無骨者,脊之要柔可見。其要在尾閭中正,頂頭懸。

 

二階一級,為氣沉丹田。

初學沉氣不易。肩稍沉,肘稍垂,則氣可引至上腹部。胸微陷,背微弓,則氣可沉至丹田。

(有別於抬頭挺胸,反而要有點彎)

 

二階二級,氣達湧泉。

氣沉丹田後,可由心驅遣。便可讓氣到達胯、膝、腫,肩、肘、腕。四肢關節全開,下到湧泉,上達勞宮(手心),以止於中指尖。

 

二階三級,氣達泥丸。

越尾閭到達泥丸,此為通三關。順其自然,不可勉強。不然便落虛妄。

 

三階一級,為聽勁。

勁與力大異。氣由於筋致柔,僅僅是具有彈力而已。唯柔乃能與對手黏連相隨。則我之氣與彼氣相接觸,欲測其氣之動靜。故曰聽。當對方略微動作時,我就已經抓住先機動作。

(感受對方氣的方向與動靜,這樣才知道氣的走向)

 

三階二級,為懂勁。

其勁有四,防禦、潛藏、將發、撤擊。

 

三階三級,為階及神明。

目之所注,神之所到,氣以隨之。不待動心,而神可以挾氣而行,是為神力。亦可謂之神速。

就像風水雲一樣,氣也能積力。

 

此為學習太極拳的程序,不可以跳級。

 


 

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〡重點筆記明生剋第十二

 

十三式,為八門五步。即八卦五行也。

 

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〡重點筆記

 

 

太極十三勢:

四正:掤、捋、擠、按。

四隅:採、挒、肘、靠。

五行:進、退、顧、盼、定。

 

 

金,在技擊上指刀。

木為棍,水為劍,火為槍,土為拳。

萬物皆由土中生。

刀之用在剛,善劈,棍愈之則折,此金剋木。

棍善衝,拳為有定力之技術,劍之用在柔,槍善扎

 

 

進性烈,為火。定為土。

進而有定力不亂,此火生土。

顧性剛,為金。步如左顧,右拳隨發。加以定力而發,此土生金。

退,為水。顧剛,濟之以柔,此金生水。

盼,性強,為木。退柔,不可以終柔,顧濟之以強,此水生木。

進為火,木強以助之,此木生火。

以上為五步。

有五行相生相剋之用。

火進以烈,水退以柔。火愈熱,水愈寒。

 

 

刀(善劈) 棍(善衝) 拳(定力) 劍(柔) 槍(善扎)
退

 

八卦必須與陰陽五行的理論結合起來解釋。

八卦之間互相推動。

 

乾、天 坤、地 坎    離   
捋    按   

 

 

掤:掤是一種擴展的力量,類似於一個充滿氣的氣球。這種力量有防守和推開對方的作用。掤的動作通常是向外擴展和撐開,保持穩定和平衡。

捋:捋是一種引導和牽引的力量,用來將對方的力量引到一邊或引向空處,使對方失去平衡。捋的動作是順勢而為,借用對方的力量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擠:擠是一種集中和擠壓的力量,用來直接攻擊對方或在近距離內發力。擠的動作是將力量集中在一點,通過身體的協調和配合,將力量迅速傳遞給對方。

按:按是一種壓迫和按下的力量,用來壓制對方或反擊對方的攻擊。按的動作通常是向下或向前按壓,用以控制和制服對方。

 

雖有四動,但其實只有陰陽兩式。

特別是「捋」這個動作,被認為是最為危險和關鍵的。

《易經》中提到的坎卦代表險阻,意思是說練習捋這個動作就如同在險境中學習如何應對危險。

 

兌澤 震雷、巽風 艮山
挒、採

 

此即四隅:採、挒、肘、靠。

 

採:採是一種抓取和下壓的動作,用來控制對手的手臂或身體,令其失去平衡。

挒:挒是一種分開或撕裂的動作,利用雙手向相反方向發力,從而破壞對手的防禦或平衡。

肘 :肘是利用肘部進行攻擊或防禦的動作,通常在近距離交手時使用,具備強大的破壞力。

靠 :靠是一種用身體的肩部、背部或側面進行衝撞或靠擊的動作,用來擊退對手或打破其防禦。

 

太極拳中的每一個動作或手法,都包含了陰陽相對的性質。在動作中,力量和方向隨時可以轉變,變虛為實或變實為虛。

故震雖屬木,亦能生火。這是「採」的初意。

再者,試圖影響或控制對方的基礎力量或平衡點,通過這樣的牽動來探測對方的虛實變化。

對方展現出來的虛實變化,利用「採」的技術來應對。

「採」的技術若能準確應對對方的虛實變化,對方將難以不失去平衡或被拿倒。

如果對手能夠靈活應對我的攻擊,並且展現出變化,那麼我就會放棄原先的攻擊或計劃,以應對對方的反應或變化。

這就是八卦相互影響的情況。如果對手因為我的「採」而用「靠」反擊,如果我真的採下去,就會被對方的靠擊倒並仰面朝上。

然而,我的「採」如果是虛採,對方用「靠」,那麼將會撲空,撲空必倒。

這就是剛柔相摩。

震木之火,而能剋兌金。

 

五行各有陰陽,陰陽虛實又互有變化。

 

變易(改變)與不易(不變)的道理極其難以掌握。

能夠在變易與不易之間靈活運用,是十三式中最重要的原則。

 

 

陰陽、剛柔在互相轉換中的動態平衡,這種轉換會導致事物的不斷變化。

唯一的規律就像是保持平衡的力量。這種平衡力量意味著能夠在任何情況下都保持適當的中庸狀態,不會因為外界變化而失去這種平衡。真正的定力是能夠隨時隨地保持這種平衡,而不是固定不變的。

 

無論對方如何攻擊,無論他使用什麼招式或動作,我都能辨別並理解。然而,我始終保持自己的平衡狀態,不被對方牽動,也不牽動對方,不主動發力攻擊對方,也不被對方攻擊。這種保持中定、不變的原則,就是太極拳中的不變法則。

無論是牽引對方還是發力攻擊,都可以靈活變換,沒有任何限制,任何招式在適當的情況下都可以使用。即使是赤手空拳面對刀刃,也可以做到。

然而,要始終保持中立和平衡的狀態是極其困難的。

 

太極拳有十三種基本技法,這些技法既有外在的動作形式(體),也有內在的運用方式(用)。每種技法都有其特定的動作和應用,能夠在不同的情況下發揮作用。

在本質上,這些動作的核心是保持「中定」。中定指的是內心和身體的平衡與穩定。

 

宇宙萬物皆由陰陽相對、相生、相克而形成。這個道理是穩定且不變的真理,意味著儘管世間萬物變化無常,但陰陽相生、太極平衡的基本原理永遠不會改變。

 


 

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〡重點筆記述口訣第十三

 

1.鬆

如果能鬆,其餘就容易了。

要全身筋絡鬆開。柔腰百折若無骨。

只要筋鬆了,沒有其他不鬆的。

(要來多拉筋了)

(敵人來襲還要全身放鬆真的很難啊)

(更何況現代人日常就很緊繃了)

(我覺得容易緊張的人可以從心緒平靜無波開始練習)

(想像雙臂已斷很有用,因為我很容易聳肩)

 

2.沉

不僅要注意身體重心的穩定,還需要特別注重氣的控制和下沉,以達到更高的技術水準和效果。

(這樣下盤也比較穩)

 

3.分虛實

右手左腳實,則右腳左手虛。

總之全身負擔,只許放在一隻腳上。若兩腳分攤,就是雙重。

尾閭和夾脊(脊椎間)保持在正確的位置,即不偏不倚,正中。就不會失去中定。

右手施加實際力量,並將這個力量轉移到左手。這個轉移的主要支點或關鍵點在於夾脊。

左腳同樣施加實際力量,然後將這個力量轉移到右腳。這個轉移的關鍵點或支點在於尾閭。

 

4.虛靈頂勁

頂頭懸。

想像有一根繩子從上拉著頭頂。

 

5.磨轉心不轉

腰部轉動,腰如車軸,並保持中定。

 

6.似拉鋸式之攬雀尾

就是掤、捋、擠、按的推手。

來回相推,像拉鋸一樣。彼此用力均勻,則來回可以暢通無阻。

如果對方稍微有所變化,可以像鋸齒一樣隨時將其困住。

即使對方採取了這種措施,我方也可以透過推力來重新推動並回到最初的狀態。

此理在太極推手上有兩種意義。

一、捨己從人

二、彼微動,己先動。

對方想用推力推來時,我先以拉力拉回。

 

7.我不是肉架子

身體必須鬆靈。

如果像肉架上掛肉,便是死肉。又何有靈氣可言。

 

8.撥不倒

不倒翁,周身輕靈,其根在腳。

秘訣在鬆沉。

如重心分在兩腳(雙重),一撥便倒。

身體稍有僵硬,一撥便倒。

必須百分之百沉於一隻足心,其餘全身鬆淨。

 

9.發勁

勁由於筋,力由於骨。故柔的活的有彈性的是勁。剛的死的無彈性的是力。

發勁就像放箭,是靠弓弦上的彈力。

要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一來可以力聚,二來身不散亂,就可以命中。

要得機得勢。知道對方的進退就是得機,對方的進退受制於我就是得勢。

 

10.搬架子

要平正均勻。

 

11.須認真

「掤」和「捋」這兩種技法應該與自身和對手的力道相互作用,而不是單純地將「掤」施加到對手身上,或將「捋」用在自己身上。如果「掤」只是一味地施加力量到對方身上,或「捋」只是讓自己的力量回到自己身上,這樣的理解和運用都是錯誤的。

具體來說,「掤」應該是防守並反制對方的力量,而「捋」應該是化解對方的攻擊並引導其力量。這些技法的關鍵在於動作與力量的平衡與互動,而不是單向的施力或受力。

「掤」應該是穩住自己的中心,巧妙地應對對方的攻擊,使其失去平衡。「捋」則是將對方的力量引開,讓其攻擊無效,同時保持自身的穩定。這些技法的核心在於動作的精確和力量的平衡,而不是簡單的力的對抗。

 

 

12.四兩撥千斤

首先是牽,譬如牛重千金,鼻繩也不過四兩,卻可以牽牛。是牽其以道。

但如果換成石頭牛,就牽不動了。

人有靈性,當對方攻過來時,我牽其手之末,順其勢而斜出,這就是牽。

牽動後對方的力量已經落空,此時以勁撥動,對方必被擲出。

這「牽」的勁不可以太重,否則對方就發現了。對方可能停止攻勢以防被牽,此時斷然捨棄牽,反過來發放,對手必倒。

 


 

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〡重點筆記視本末

 

太極拳的重點:

1.練太極拳者,不動手。動手便非太極。

主宰於腰,手指相隨,不可自動。

由此可見本末之不相離。

 

2.沉肩垂肘坐腕

不可聳肩,亦不可塌。

肘勿翹起,自沉自垂。

手背不露筋絡,非曲亦非直。

 

3.含胸拔背

不可挺胸,不可陷胸。

 

4.氣沉丹田

5.虛靈頂勁

6.膝蓋

起勢時,自然立定。不可挺直,亦不可屈。

膝蓋不可越過腳背。

足跗須軟如綿,足心湧泉穴方能鬆沉塌地。

 


 

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〡重點筆記散手

 

散手或散打是一種沒有固定招式的方法,強調隨機應變和靈活運用。

推手和大捋則是太極拳中的基本功夫,需要通過長時間的練習來熟練掌握。就是學「聽勁」。

當你已經懂得「勁」的運用之後,就不需要再在乎是否「着」(接觸) 或「不着」、是否「散」(分離) 或「不散」、是否「黏」 或「不黏」、是否「隨」(跟隨) 或「不隨」。這是說,到了高級階段,對於這些具體的技術細節已經不重要了,因為你已經能夠自然地運用「勁」來應對各種情況。

在太極拳的練習中,讓人感到困難並且難以達到的關鍵只有一個,就是「接勁」。能夠掌握「接勁」,就達到了懂得「勁」的最高境界。

假如一個球襲來,我稍一頂撞或碰,球彈出去,這是「撞勁」,不是「接勁」。

如果換成鐵球還能彈出去嗎?

必須球來似能吸住,而又擲出去,這才是「接勁」

「接勁」在太極拳中相當重要。

 


 

 

後面還提到作者鄧曼青學習太極拳之後身體的變化。

在還沒學太極拳之前,作者的身體讓人堪憂。

不過很多是現代人的通病,手腕少力、腰膝稍勞便酸疲、嗓子普通但無法講很久、酒量差、不擅長燒腦的棋、牙齒鬆動。

練了太極拳之後便好轉。

不知道是否真的跟太極拳有關,不過如果有當然是最好的。

我想多少也跟學太極的心理變化有關吧?更放鬆之類的。

也有聽說腹式呼吸優點比胸腔呼吸多。

 

TOP


 

下次再來看看其他相關書籍。

歡迎到部落格逛逛其他文章。

 

下次見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〡重點筆記

 

 

arrow
arrow

    Teati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